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院11号楼10层

天津市河西区苏州道2号文华国际中心13层

010-86399425

022-85194925

13910732521

13717670751

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大事物」是什么呢?| 预测未来大趋势的三种办法

智能手机之后,下一个「大事物」是什么呢?| 预测未来大趋势的三种办法

大多数人但凡记得,应该知道技术产业大概每十五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中心。

这个议程是由计算模式确定的,谁赢得这个模式,谁就主导了整个行业,每个人都对此感到恐惧,然后新模式出现了,形成了新的中心,而旧模式就不再重要了。

大型机之后是PC,然后是Web,接着是智能手机。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新模式中看起来都十分的局限且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每一个都打开了一个新市场。

然后这个新市场变得越来越大,大到拉动了所有投资、创新以及创业,从而逐渐超越了旧模式。

与此同时,旧模式并没有消失,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因为旧模式而诞生的公司也没有消失。大型机仍然是大生意,IBM也还是大企业;PC仍然是大生意,微软也还是大企业。

但是他们不再是议程设定者了,没人害怕他们了。

现如今,多点触摸的智能手机已经出现了15年,S曲线正趋于平坦。一切显而易见的东西都被制造出来了,苹果和Google获胜了,而新的iPhone已经不足以令人兴奋异常,因为它没那么多亮点了。

于是,我们开始问“下一代又会是什么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有几种办法可以试一下。

第一种,之前的每一条S曲线都打开了一个庞大的新市场,但如今已有超过40亿人拥有智能手机,而全球的成年人总共只有57亿。

在这个轴上我们已经没法开拓出一个更大的市场了——人不够了。

是,我们也许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数十亿个传感器,但是不亮了会打电话给家里的街灯并不是新平台,就算它用的是神经网络(AI!)和无线通信(5G!)也不算。

因此,从某个重要的层面来说,那种增长模式似乎已经完满了。

第二种办法是看看“实验室里面都折腾出了些什么?” 今年年初的时候(感觉就像十年前),为了给达沃斯做演示,我制作了这张幻灯片——我敢肯定大家会不同意我的分配,但是重点是请思考一下各个阶段和适用性。
20201221163500_5302.png

2020: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目前有大量的创新和大量的重大技术创造在进行中,但是创新和创造一直都有——此处的问题是创造出来的东西会变得多普遍。

可以说,这些创新当中大部分对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人造肉肉或者微型卫星不是可以取代智能手机或搜索成为科技行业主要杠杆的新模式。

从理论上来说,某种形式的神经接口也许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要让这种技术能做的不只是可以开盏灯或者开个门似乎还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这种技术目前还是科幻小说,而不是预测。

可以代替智能手机的设备模型是VR或AR,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对象的覆盖范围没法超越智能手机(再次地,我们没有那么多人了),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仍然可以取代那种体验。

目前,这些技术的投机味道还很浓。

我们已经有适用于游戏和范围比较狭窄的工业用例的VR设备,而且硬件和软件能够发展成为通用还是有希望的,但遵循硬件路线图,或者VR需要做出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对游戏机行业的某个更深入更狭窄的子集做出改变,是不是就是VR成为新模型的全部条件目前尚不清楚。

另一方面,AR眼镜仍然是一个前沿科学问题——我们能不能造出看起来就像普通近视镜(或者未来几十年内的某一天做出隐形眼镜那样)的光学器件,而且就算做出来了,它能不能把东西投射到现实世界当中,看起来就像真的一样,就算再大白天的阳光照射下也能看清楚,并且有着良好的视野?

如果可以的话,就VR而言,那会很神奇,但这有什么用呢?

我们今天看这些东西就像是2005年的时候看待多点触摸演示一样——显然这对某些事情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那是什么事情呢?

但是,在思考下一步会是什么的问题上,上述办法可能都是错误的思维模式。

除了审视“大型机——PC——Web——智能手机”这个发展顺序以外,我们也许还应该考虑一下底层的情况:“数据库——客户端/服务器——开源——云计算”。

也就是说,虽然有些进展没那么明显,但同样的重要。按照这种模型,当今的基本趋势显然是机器学习,也许还有加密。

很明显,我们正在围绕着机器学习重塑整个技术行业,可能还会改造更多的其他行业。

虽然有明确的理由说明智能手机之后近期内不会有任何新的大事物的出现,但是我认为没有人会认为机器学习之后不会有任何东西出现——创新和创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实际上像钟摆,从服务器转到本地然后又转回服务器)。

与此同时,如果你来自硅谷的话,那么类似云计算和SaaS之类的东西似乎已经变成古老而又无聊的话题,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大型企业的工作流已完全迁移至云端——其余的仍在“本地”的旧系统,甚至在大型机上运行。

在接下来的一、二十年的时间里,把剩下的迁移到云端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还会因此诞生大量的公司(这确实就是我所认为的“数字化转型”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个模型可以考虑一下。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发展到可以为地球上的每个人提供便宜、可靠、易于使用、可以装进兜里的计算机,并且可以访问全球信息网络的地步。但是到目前为止,尽管已经有超过40亿人拥有其中的一部,但在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些什么事情上,我们也只是摸到了一些皮毛。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汽车工业的前五十年做的是建立汽车公司,研究汽车的外观应该怎样,而后五十年则是关于每个人都有了汽车之后发生的事情——是麦当劳和沃尔玛,是郊区以及围绕着汽车对世界进行改造(无论是好还是坏)。汽车的创新变成了一切围绕着汽车的创新。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今天大家也许也会提出同样的看法——现在,创新正来自于围绕着智能手机所发生的一切。

我们将24小时内回复。
取消